《淮南子》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与产业化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浏览次数:505

一、简介

本团队成立于201412月,以《淮南子》研究为纽带凝聚一批来自民俗学、文艺学、音乐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者,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专长,从不同角度共同挖掘《淮南子》这座学术富矿,实现研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通过挖掘《淮南子》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使之转化为提升淮南城市软实力,打造淮南城市品牌的文化载体,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向

《淮南子》文艺美学思想研究;《淮南子》教育思想研究;《淮南子》音乐思想研究;淮南豆腐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前景、产品开发、市场应用研究。

三、学术队伍

团队研究人员由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方川、管军、应克荣、廖军和、张良宝、陆耿、刘和远、黄欣凤等八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1人。应克荣任团队负责人。这是一支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创新研究团队,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创新意识较强。基于广泛的学术声誉,方川被推选为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会长、市校共建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执行院长;管军、方川兼任市校共建“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川、应克荣被评为淮南市拔尖人才。

四、学术研究

团队成立近4年来,发表论文28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其中应克荣、方川撰写的《淮南豆腐文化》一书获2016年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评选一等奖。

方川撰写的《24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大成智慧——兼论完整的24节气为何在<淮南子>“横空出世”》一文,获2017年安徽省“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应克荣撰写的《淮南子成语探究》一文,获2018年安徽省“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申报立项11项各类课题,其中省部级2项、厅级5项、市级3项、校级1项。组织、参加24次学术活动。

五、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

参与5次社会调查,撰写5篇调查报告。2016年应克荣、方川撰写的调查报告《关于国家非遗——“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保护的研究报告》,被淮南市农委采纳并获安徽省优秀普及读物。2015年,陆耿撰写的调研报告《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被市委宣传部采纳,并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2016年,陆耿、刘和远撰写的调研报告《淮南市文化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被市委宣传部采纳并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

应克荣指导的学生记者李甜甜、伍洋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十佳记者”称号,应克

荣指导的学生龚善平在第五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廖军和2015年指导小学教育专业王靖忞获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第六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本科理科组特等奖,廖军和2016年指导小学教育专业朱琳获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第七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本科普通组特等奖;陆耿指导的学生2015年“远华杯”全国会展策划大赛二等奖,陆耿指导的学生在2016年“远华杯”全国会展策划大赛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参与校地、校企、校校合作8项。其中方川、应克荣、黄欣凤被淮南市委宣传部遴选为“淮南文化人”,并作为嘉宾参与淮南电视台百集大型文化节目“淮南文化人”的拍摄工作;20179月,方川、陆耿、应克荣参加2017淮南地域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并发言;20185月,方川作为核心成员参加淮南市申报“中国成语之城”的工作;20187月,应克荣应邀到安徽理工大学为台湾来交流的学生作《淮南子》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