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奋战·创造篇】淮南师范学院举办《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新书出版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8-09浏览次数:2546

作者:田宏宇  摄影:涂新宇  审核:孙宏新  发布:张晓艳

8月8日上午,《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新书出版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淮南师范学院召开。淮南市政协主席蔡宜骅,淮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阮爱民,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程刚以及淮南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夏巨志,淮南市政协副秘书长程晋仓,淮南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全,《淮南子》研究著名专家、安徽大学教授陈广忠,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怀义,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方胜教授及淮南师范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孙宏新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阮爱民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扎根于淮南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服务地方有机结合,积极参与淮南市的经济社会建设,主动服务淮南城市转型发展,自觉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希望大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淮南子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意义等,产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新贡献。

蔡宜骅在讲话中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工作,近年来,市政协着力打造文史工作特色品牌,倡议并助推淮南市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推动了首届淮河文化论坛、全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研讨会在淮南成功举办。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校地合作共建的“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希望校地合作挖掘淮南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是文学与传播学院应克荣教授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也是其主持的教育部项目成果。该书清晰梳理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衍变、传承与创新等历史脉络;通过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与诗歌的关系外拓,展示二十四节气发展历程中,积淀出的丰富内涵与灿烂多姿的文化衍生品;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向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这些国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特征与发展状况,展现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应克荣教授长期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淮南地方文化研究,在《淮南子》研究、女性书写研究、豆腐文化研究、二十四节气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先后获2019年安徽省“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20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两院一中心”执行院长方川教授总结了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两院一中心”先后发表《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大成智慧》《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文化》等论文10余篇;申报成功省社科联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淮河(淮南)文化十五讲》《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等专著4部。2022年初,新华社专访执行院长方川的专题片《二十四节气背后的中国智慧》在新华网播放,点击量达160余万次。

学术交流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陈广忠教授从节气的圆融之美、对称之美、大小对比之美、阴阳转化之美、韵律之美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与美学关系进行阐释;王怀义教授对二十四节气与美学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解读;方胜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淮南子》研究、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研究、淮南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与推广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

程刚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一定会充分吸纳专家的意见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好淮南文化品牌。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始终致力于将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致力于与淮南市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校地合作共建,产出了一系列的合作成果。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合作,深入挖掘淮南地域文化这座富矿,进一步擦亮淮南城市文化名片,为淮南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